- 牛广林;阎昌琪;孙中宁;石帅;南金秋;
对整体针翅管混合管束滑油冷却器进行实验研究,在壳程流通横截面积相同条件下,分别在单流程和双流程滑油冷却器中进行实验,得出混合管束在两种流程下的换热和流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单流程布置单位体积换热量能达到双流程的1.5倍;总传热系数达到1.3倍;壳侧压降不到三分之一。实验结论可以为流程选择和管型布置提供参考。文章最后给出适合工程应用的换热准则关系式。
2011年04期 v.31;No.121 317-320+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魏敬华;潘良明;徐建军;黄彦平;
采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通过修正动量方程考虑摇摆所造成的附加惯性力的影响,对摇摆竖直矩形窄流道内单相流动与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附加惯性力的影响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在动量方程源项中实现。模拟结果显示,在摇摆作用稳定后,流量和温度都会在静止值附近正弦波动,且波动周期和摇摆周期一致;流量和温度波动的极值都出现在系统从最大摇摆角度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摇摆、流量和温度波动三者之间存在相位差;摇摆周期减小和最大摇摆角度增加都会使波动幅度增加。模拟得到的结论与已发表文献结论相吻合。若将系统关于摇摆轴心对称布置,则可降低摇摆造成的参数波动。
2011年04期 v.31;No.121 32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英杰;赵宇强;
辐照性能是影响反应堆压力容器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形式。本文阐述了影响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脆性的主要因素,并从反应堆压力容器钢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和辐照后退火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反应堆压力容器钢辐照脆性的主要措施。
2011年04期 v.31;No.121 327-33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帆;商学利;郑忠良;于雷;
为准确划分应急等级,本文采用最佳估算模型,以源项计算耦合热工水力分析、堆芯物理分析程序对船用堆典型事故——大破口失水事故进行仿真,首先根据relap5/mod3.2程序计算出事故后临界管元件包壳峰值温度,同时找到包壳破损对应的临界功率因子;然后运用堆芯物理粗网格节块程序结合高阶多项式重构方法对所有组件进行精细功率重构,得到组件内的相对功率分布;根据堆内功率因子的分布,计算出破损元件份额,最后进行放射性后果分析,得到较为合理的源项结果,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2011年04期 v.31;No.121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于喜年;刘晓;王建国;
利用钢构网架对核岛钢衬里筒体模块整体吊装,在我国核电建设领域尚无先例。核岛钢衬里筒体模块整体吊装过程中的筒壁变形问题,是其关键。利用网架吊装大型壁薄筒体时,网架的结构形式及其变形将直接影响到被吊装筒体径向变形、筒体端部翘曲变形以及贯穿件周边的筒体变形。核岛钢衬里筒体直径达44m,不仅壁薄,而且筒体自身重量以及附属的贯穿件、安装走道和吊具等总重量达120t,这不仅增加了吊装的难度,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保证筒体变形量在工程允许范围内,本文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吊装网架的参数化结构,对网架进行了整体结构位移计算和轴向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钢衬里筒体模块整体吊装网架结构模型及其参数设置是合理可行的,对吊装网架进行模拟数据分析是必要的,为吊装网架结构设计和钢衬里模块整体吊装方案最终实施奠定了基础。
2011年04期 v.31;No.121 336-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靳强;刘松林;李敏;汪卫华;FDS团队;
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双功能锂铅实验包层模块(DFLL-TBM)第一壁(FW)冷却剂流道热工水力学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给出了不同流速时第一壁结构温度与冷却剂出口温度,并用经验公式估算出相应的冷却剂压降,考虑氦气出口总温、总压降与结构温度限制给出最优方案。采用CFD数值模拟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FW冷却流道截面尺寸(15mm×15mm),单个流道环绕第一壁5次且相邻流道氦气相向流动的热工水力学方案较为合理。
2011年04期 v.31;No.121 345-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忠;党同强;熊健;杨琪;何桃;曾勤;龙鹏程;胡丽琴;FDS团队;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基准中子学分析模型只包含了托克马克装置。为了进行托克马克装置生物屏蔽以外的中子学分析,需要建立其建筑大厅的中子学计算模型。本文利用蒙特卡罗计算自动建模软件MCAM,在最新的ITER建筑大厅的工程CAD模型基础上,建立了ITER装置生物屏蔽层外墙的建筑大厅中子学计算模型。该模型是第一个包含托克马克以外空间的详细三维中子学计算模型,已经通过了正确性检验并被ITER确认接收,将作为基准模型由ITER国际组织向其合作伙伴发布。
2011年04期 v.31;No.121 351-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党同强;应栋川;杨琪;曾勤;王国忠;邹俊;龙鹏程;吴宜灿;FDS团队;
ITER赤道窗口生物屏蔽层外的窗口室是放置各种电子仪器和管道的场所,在停堆后允许人员进入其中进行维修等工作。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本文研究了停堆后窗口室中的剂量率分布。文中使用大型集成中子学计算分析系统VisualBUS中的建模、计算分析模块完成了停堆剂量率计算。结果表明,ITER停堆1天后赤道窗口室中剂量率高出限值(10μSv/h)2个数量级。因此,建议优化生物屏蔽层的设计以增加屏蔽能力。
2011年04期 v.31;No.121 356-359+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勤;邹俊;许德政;邱岳峰;蒋洁琼;王明煌;陈忠;陈艳;吴宜灿;FDS团队;
为了提高次临界堆(含热裂变包层)核分析的精度,设计开发了315群中子-42群光子耦合的细群核数据库HENDL3.0/FG(Fine-Group)。评价核数据来源主要选用美国核数据中心公布的ENDF/B-VII.0库。利用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以及FDS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型集成中子学计算分析系统VisualBUS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对已有的一些数据较为完备的基准实验例题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以检验细群核数据库HENDL3.0/FG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2011年04期 v.31;No.121 360-364+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