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鸽平;秋穗正;苏光辉;贾斗南;
由于两相流不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对其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建立数学模型对强迫循环下蒸汽发生器的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此模型采用均相流假设并认为相间热力学平衡。模型考虑了管壁的蓄热。此模型被用于系统压力、质量流速、进口过冷度、进、出口节流和间隙、不同内、外径之比和内、外管的加热比对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2006年03期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长领;周志伟;A.Hoeld;
介绍了一个建立在两相漂移流和相边界可连续移动模型基础上的、可较为全面描述单相及两相流的传热和流动的程序CCM。该程序通过“修正的有限元方法”对控制体节点之间建立联系,保证模拟效果的同时,节省了计算时间。以CCM为基础的UTSG-3程序可较好地模拟U型管蒸汽发生器的稳态和瞬态过程,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通过不同运行参数的扰动研究了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动态响应过程,结果显示UTSG-3程序具有模拟U型管蒸汽发生器动态行为的能力。
2006年03期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毛文龙;游松波;俞冀阳;
用COBRA程序对TACR中装载旧钍燃料和新钍燃料的燃料通道进行了子通道分析,揭示了TACR燃料通道在这两种堆芯装料情况下热工水力情况的异同。为TACR堆芯热工水力设计提供了参考。
2006年03期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贾辉;曹夏昕;阎昌琪;张金红;
通过可视化观察和数码照片对摇摆状态下光滑有机玻璃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分类和定义,并分析了不同管径、摇摆角度以及摇摆周期对流型之间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折算流速一样的情况下,管径增加、摇摆周期缩短或摇摆角度减小会使得环状流形成需要更高的气体折算流速;弹状流向搅混流转变所需气相流量则随着管径的减小、摇摆周期的增加或摇摆角度的减小而增加。而在气相折算流速一样的条件下,管径增加、摇摆周期缩短或摇摆角度增大会使泡状流产生需要更高的液相流量。
2006年03期 209-21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栾锋;阎昌琪;曹夏昕;姜兴伟;
对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在摇摆状态下和非摇摆状态下分别做了截面含气率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水流量较小时,两相流在摇摆状态下的截面含气率小于非摇摆状态下的截面含气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单相液体在两种状态下摩阻系数的分析,合理解释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2006年03期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炳衡;刘志宏;施工;胡永明;
CARR堆冷源孔道组合屏蔽优化设计是通过使用CSA算法结合一维SN程序ANISN编写的屏蔽优化程序,得到屏蔽部分屏蔽材料的优化组合,使闸门关闭时混凝土墙外侧总剂量率达到最低剂量率水平。
2006年03期 220-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文振;王少明;陈力生;黎浩峰;
对输入小阶跃反应性(ρ0<β)有温度反馈时,反应堆缓发超临界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功率与温度关系中考虑初始功率的作用,修正了绝热模型,求得了任意初始功率条件下反应堆反应性和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初始功率对缓发超临界过程反应性与功率变化的影响明显,初始功率越大,反应堆反应性与功率的响应越快,且功率变化幅度也越大。
2006年03期 22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峰;袁履正;
提出包含缓冲罐在内的封闭两相热虹吸自然循环回路的自稳模型。在缓冲罐与冷凝器间连接管的绝热和瞬间温度平衡两个条件下,研究其自稳特性,并与日本京都大学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对比,提出提高自稳特性的措施。
2006年03期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学昆;刘明健;贾铭椿;张燕;龚军军;
介绍了船用堆燃料元件破损监测中较常用的两种方法。通过分析其缺陷,提出了用NaI多道脉冲幅度分析系统测量特征核素(131I、137Cs)的方法,有效避免了监测中的干扰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定量监测中的误报率,提高了燃料元件破损监测的效率和置信度。
2006年03期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仇春华;李兴;李庆烽;李康宁;
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串口通讯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技巧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介绍了三个串口通讯在核仪器仪表测控中的应用实例。
2006年03期 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阮良成;薛长江;商幼明;
本厂两台机组各进行一次调试期间的初始水压试验和大修期间的重复水压试验,一回路主系统的全部承压部件在初始水压试验时承受22.8 MPa的水压,在重复水压试验时承受20.6 MPa。本文在总结1、2号机组四次水压试验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RCC-M和RSEM规范对水压试验的要求、试验的实施过程与主要结果等,总结了初始水压试验与重复水压试验的不同点以及试验的风险、注意事项与实践经验,对同类型压水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006年03期 249-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刚;常宝盛;
核安全是核电站运行的关键目标。除了建立严格的运行规程外,确保核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对供应商的评价。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是一个包含定性分析和定量处理的分类问题,其中涉及的指标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由此导致其中的数据存在高度的非线性特性。本文在对大亚湾核电站的实际管理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借鉴神经网络集成技术,建立与核安全相适应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及其模型,提高了供应商选择过程的客观性。
2006年03期 257-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汪卫华;刘松林;吴宜灿;
依据ITER堆芯物理参数和中子学计算结果,给出了双功能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热工水力学设计方案,并对氦气系统和液态金属锂铅系统压降和驱动功率进行了初步计算。相关中子学、结构、安全及MHD模拟结果证实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006年03期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善良;曾勤;吴宜灿;
基于ITER装置全模型,借助于MCNP自动建模程序MCAM,将TBM模块插入该模型的赤道窗口,使用MCNP/4C和FENDL1.0数据库,对DLL和SLL两个典型子模块设计进行三维中子学计算和分析,给出TBM模块核热功率密度分布以及氚增殖能力。
2006年03期 268-27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谢波;王和义;刘云怒;官锐;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氚提取系统(TES)是通过含0.1%H2的低压氦吹洗气流,在鼓泡器中将液态锂铅内产生的氚交换和载带出来,进入同位素分离系统连续进行氚提取。给出了该系统总体参数、工艺流程、辅助设施等的设计。
2006年03期 271-27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刘金刚;杨士勇;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用聚酰亚胺(PI)靶丸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从ICF实验用靶的性能要求、常用PI的化学结构、PI靶丸的装配方法以及目前PI靶丸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I靶丸的研究方向。
2006年03期 276-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伊炜伟;田东风;
D-T聚变堆包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氚增殖、能量转换和辐射屏蔽等,包层中子学设计的主要原则是满足聚变堆的氚自持,一般要求包层氚增殖比TBR>1.1。使用与时间有关的扩散理论和本征函数展开方法,研究不同几何线度、6Li丰度的Li2O、LiPb包层材料14 MeV源下的系统通量、氚增殖比的影响,及在不同6Li丰度下6Li、7Li造氚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计算中使用了30群截面数据,微观数据来自ENDF/B-VI及JEF-2.2。
2006年03期 28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