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彦平,马介亮,肖泽军,张兴武,赵俭
针对由 7根双层套管单管组成的多管平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试验段 ,进行了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试验 ,结果表明 ,试验段的管间脉动主要表现为密度波脉动、不规则脉动和热力型脉动 3类 ,与单通道流动不稳定性、两管平行通道管间脉动 ,均有明显的区别
2002年04期 28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卢冬华,尹飞,陈骏
失水事故工况 (LOCA)下反应堆下降环腔内的流动和传热研究 ,对反应堆压力容器 (RPV)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一种直接安注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内流动和传热的研究 ,将流动分为横穿射流和冲击射流 ,比较了在两种射流下下降环腔内流动和传热的特点 ,分析了流速比和对流换热系数及温度的关系 ,当流速比在 1~ 1 0时 ,流动属于横穿射流 ,对流换热主要由环腔流速决定 ;流速比大于 1 0后 ,属于冲击射流 ,环腔内对流换热主要决定于安注流速 ,此时局部对流换热能力随安注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2002年04期 296-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胜,胡永明,郑文祥
建立了遗传算法用于核电站平衡循环优化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该模型的遗传编码和遗传操作 ,完成相关程序编制 ;并和NNGFM堆芯物理计算程序构成一个完整的堆芯燃料管理程序。为了检验优化效果 ,以大亚湾核电站第 5炉参数作为参考方案 ,在无初值的情况下 ,针对不同的目标函数进行平衡循环优化。结果表明 ,循环长度最大化能延长 1 0EFPD左右 ,功率峰因子最小化使得功率峰因子从1 3 6降低到 1 2 9。
2002年04期 30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军,吴小航,孙奇
在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氟里昂热工实验装置上进行了CHF实验 ,实验段为9 5×1 0mm元件管组成的 4× 4棒束 ,并对其开展了 4× 4棒束CHF流体模化研究。在压力 1 5 9~ 2 73MPa、质量流速 4 88~ 2 0 80kg (m2 ·s)、临界含汽率 -0 2 0~ 0 3 0的工况范围内 ,采集了 1 70个 4× 4棒束CHF实验数据 ,并与压力 9 9~ 1 6 2MPa、质量流速 2 74~ 1 4 73kg (m2 ·s)、临界含汽率 -0 2 0~0 3 4工况范围内 ,以水为工质相同棒束实验段内的 2 0 6个棒束CHF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发现Ahmad补偿失真模型、张振杰模型和Stevens Kirby模型在上述工况范围内不再适用于棒束CHF的模化 ,这些模型的预测偏差均大于 2 0 %以上 ,而且棒束CHF模化的流量模化因子k明显地受压力、质量流量和入口含汽率的影响。据此提出适用于上述工况范围内 4× 4棒束CHF模化的流量模化因子k的关系式 ,其CHF预测偏差在± 1 5 %以内 ,均方根误差为 7 0 5 %。
2002年04期 3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易维竞,李长顺,魏仁杰
介绍了一种直流蒸汽发生器的可移动边界模型。该模型按流体相的不同把蒸汽发生器划分为过冷区、两相区和过热区 3个部分。利用该模型编制了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瞬态热工水力分析程序。编制了固定边界模型的仿真程序。与试验数据及固定边界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表明可移动边界模型同时具有计算速度快和精度高的特点 ,是直流蒸汽发生器动态仿真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型
2002年04期 314-31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瑞兰,贾斗南,王增辉,苟军利
对环形狭缝通道内的环状流建立了分离流模型。应用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 ,加上相应的边界条件和使方程组封闭的经验关系式 ,对环形狭缝通道的内、外液膜厚度、液膜内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 ,以及内、外管的换热系数进行了数值计算求解
2002年04期 318-324+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捷
从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角度 ,论证了核能工业的重要性 ;然后对高温堆氦气轮机循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发电效率达 4 7 9% ;最后通过几种先进堆型的对比 ,阐明了高温气冷堆的技术优势。高温气冷堆很有潜力成为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堆型之一。
2002年04期 325-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 ] - 王金华,薄涵亮,郑文祥,姜胜耀,刘志勇,李军,郑艳华,张佑杰
针对控制棒水力驱动系统在摩擦力卡棒和倒置等极限工况下的停堆问题 ,根据控制棒水力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提出了步进缸内腔卸压的解决方法 ,并在 2 0 0MW低温核供热堆控制棒水力驱动系统的 1∶1实验台架上进行了这种方法的热态实验。结果表明 :控制棒的落棒速度明显提高 ,棒外与棒内差压在卸压一定时间后能够达到较高的数值。说明水力驱动控制棒在热态摩擦力卡棒和倒置等极限条件下 ,能够克服一定量的摩擦阻力或能够克服重力插入堆芯。为控制棒水力驱动系统在摩擦力卡棒和倒置等极限工况下的停堆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案
2002年04期 331-335+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章生,张帆,蔡琦
导出了 6组缓发中子效应的中子倍增公式
2002年04期 33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郎明刚,高祖瑛,周志伟,奚树人
使用MELCOR程序模拟大亚湾核电厂假想全厂断电事故早期进程 ,计算出安全壳内源项的最大存量 ,同KORIGEN程序结合推导出安全壳内主要裂变产物的活性 ,为核电厂PSA分析提供保守性数据
2002年04期 339-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凯,宋崇立,梁俊福
概述了国内外对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中去除Zr的研究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评述。
2002年04期 34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许增裕,刘翔,谌继明,王明旭,宋进仁,翟更太,李承新
对方案和机理的研究 ,在国内相关单位采取优势互补的方法进行合作 ,基于理论和实验 ,得出了高强度、高热导、低溅射掺杂石墨和碳 碳 (C C)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方 ;合适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 ;掺杂石墨热导率提高 4倍以上 ;化学溅射产额下降 1个数量级 ;抗辐照增强升华和热解吸均有明显改善 ;抗等离子体辐照综合性能亦有较大提高 ,经受 1 0 0多次的等离子体放电轰击无裂纹
2002年04期 349-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任凤仪
主要论述了在核燃料后处理中亚硝酸的生成和它的行为 ,亚硝酸和还原剂中的肼反应生成叠氮化物的危害 ,以及预防叠氮化物危害的措施
2002年04期 356-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海燕,徐长江
采用通用的CFD NHT软件PHOENICS 3 2和BFC计算网格生成技术 ,对ADS靶件束窗下方有无导流板两种靶件结构冷态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描述了靶区流场数值模拟的方法 ,给出了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
2002年04期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沙建军,郁刚,郁金南,张伟国,向宏文,吴中祥,蔡震波,朱文明
采用金硅面垒探测器、CsI闪烁体和改进的快响应电子学系统 ,设计了一套空间带电粒子谱探测系统 ,包括ΔE E望远镜系统和数据的获取及处理系统。根据该空间粒子探测谱仪系统 ,提出了可同时或分别探测空间带电粒子能谱和通量的方法。可探测粒子的种类和能量分别如下 :质子 ,能量范围为1~ 2 0 0MeV ;α粒子 ,能量范围为 1~ 2 0 0MeV u ;氧离子 ,能量范围为 1 7~ 4 96MeV u ;铁离子 ,能量范围为 2 5MeV~ 1 0GeV u。
2002年04期 365-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上庚
介绍了权威性核科学技术信息源—国际核情报系统 (INIS)的建立和发展、工作模式 ,论述了它的覆盖面大、检准率和检全率高等特点 ,此外还评述了核科学技术信息在我国的重要性和中国INIS中心的重要作用
2002年04期 371-373+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书焕,陈伟时,阿景烨,陈达,张文首,王武尚
用多箔活化法测定铀氢锆脉冲堆辐照腔脉冲工况下的中子注量 ,选用了 2 1种非裂变箔。其中 5种是热区的 ,5种是中能区的 ,1 1种是快区的 ,给出了箔的特性参数。通过测定各箔的活化率 ,运用迭代法中的直接偏差最小法和应用较广的SAND Ⅱ ,求解了辐照腔待测点全能区 (1 0 -4 eV~ 1 8MeV)微分和积分中子注量谱。用求解的微分中子注量计算了 0 5MeV和 1MeV以上的阈探测器的平均截面 ,研究了影响求解精度的主要因素
2002年04期 374-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方满洲,吴中旺,奚树人
分析目前核电站大修换料管理方式的不足 ,提出了核电站大修换料计算机化管理的方法 ,说明建立该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介绍了系统的核心原理和具体实现情况 ,探讨了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基本方法 ,并对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了展望
2002年04期 380-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4期 385-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