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吉根,俞尔俊,戴传曾
用RELAPS/MOD2程序和MARCH3程序对秦山核电厂多种假想SGTR事故及其所致严重事故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主要事故序列的事故进程,估算了严重事故下的熔堆时序,探讨了一些有效的事故处置措施及其干预效果。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 徐锡斌,徐济鋆,黄海涛,于平安
通过对低压下不同工况系统实验研究,总结了包括系统压力、进口过冷度、加热段进出口阻力、加热段管径等对流动不稳定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综合,得出了一个无量纲关系式。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毕勤成,陈听宽,罗毓珊,郑建学
在压力p=4-14MPa,质量流密度G=400-2000kg/m2·s,内壁热流密度q=0-750kw/m2的参数范围内,进行了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磨擦阻力的试验研究。螺旋管分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有电加热和绝热两种;管内径是12mm和10mm,螺旋直径均为115mm。另外还有一受热水平直管用来进行比较。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回归得到了一个经验关系式,用来计算水平或垂直放置的螺旋管内的汽水两相磨擦阻力。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唐宗渝
开发了对核电厂乏燃料贮存水池进行热工水力分析的RETRAN模型,按照最大热功率工况,即在乏燃料贮存水池中装满乏燃料组件(其中包括换料期间刚卸出的全堆芯燃料组件)的条件下用RETRAN模型来评估乏燃料贮存水池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并进行了几个假想方案的瞬态计算和校对计算。利用RETRAN模型来评估乏燃料贮存水池稳态和瞬态的热工水力安全分析既方便,又精确,还可用于申请许可证的计算和估算水池的温度分布。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吴宇平,林漳基,陈耀中
研究了正丁醛还原NP(Ⅵ)的动力学,得出其速率方程为:[HNO3][n-C3H7CHO]。T=20℃,离子强度I=1.0时,k=2.1(mol/l)-2min-1;测得该反应的活化能Ea=12kJ/mol。采用电子自旋共振谱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初步证明了通过自由基反应的机理。探索了裂片元素钯及3价铁离子对还原反应的可能影响。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湘云,章邦桐
报道了铀矿脉中石英热释光强度随放射性元素含量增加而降低的异常现象。从高能辐射作用于物体时的两种效应入手,分析讨论了异致热释光强度降低的原因。石英热释光的发光曲线特征揭示了铀矿脉形成的热历史。根据铀、钍、钾含量,计算了铀矿脉中岩矿石的放射生热率,并讨论了石英热释光强度与放射生热率的关系。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寿
评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比较关注的通过嬗变处置高放废物(HLW)的方向和90年代初进一步提出的不产生长寿命高放废物的先进核能系统概念,并对我国今后开展这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陈华兴,史永谦,林生活,胡定胜,李京喜,王文生,刘振华,宋景和
中子照相,固态零功率堆,次临界倍增系统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核科学与工程第16卷第3期1996年9月作者简介秦山核电厂SGTR事故及其处置研究李吉根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研究员。地址:北京市275信箱(02413)HTR-!0小金管螺旋管圈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摩擦阻力特性的研究毕勤成1988年毕业...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忠岳
第13届水堆燃料元件国际工作组例会简讯第13届水堆燃料元件性能及制造工艺国际工作组例会,于1995年9月25日至27日在维也纳IAEA总部举行。参加人员有成员国代表25人,欧共体代表1人,IAEA工作人员6人。会议安排了今后若干年的主要活动,1996...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姚朝晖,沈孟育,王学芳
压水堆堆内进口环腔及下腔室内流动现象异常复杂,深入了解该现象对于进行可靠的反应堆堆内构件的设计及安全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下腔内流动机理的研究较多,但对于环腔内流动特性的研究则几乎没有。本文采用求解全三维N-S方程的有限体积法和两方程RNGK-ε湍流模式对压水堆环腔及下腔内三维冷却剂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从环腔进口到堆芯内壳之间间隙减小,但压力剧升;在环腔水平面内存在着沿整个圆周的系列涡流;在环腔轴向,则存在系列涡柱,这些涡柱到达下腔室后慢慢混合均匀。这些现象的发现对于压水堆的结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薛大知,梅启智,奚树人
介绍了国际上概率安全分析发展的概况。文中也引述了EPRI基于大量PSA的实践所作的专题调查报告的结论,即PSA的主要应用方面和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详细介绍了PSA当前重要应用的两个方面:以风险为基础对技术规格书的修订和用于电站日常运行、维修和管理的风险管理系统。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白新德,王社管,何敬浩,陈鹤鸣,范毓殿
综述了堆用锆合金辐照腐蚀研究的进展,包括概况、机理和模型,在PWR运行环境下,辐照确实增强了锆合金的腐蚀,其增强因子大于2-3倍。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而提高卸料燃耗和提高运行温度,使得辐照腐蚀加剧;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辐照增强腐蚀的机理和模型,包括不同射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氧化膜中缺陷的形成,组织结构的变化,电导的变化和脆化,金属的辐照损伤,中间相的辐照分解,水的辐照分解和辐照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等;近年来关于中间相在不同射线下辐照分解的研究较为活跃,其进展结果为从机理上建立辐照损伤参量与辐照腐蚀性能参量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许咏丽,李军刚,王家英
通过堆外模拟试验,研究了国产316-Ti不锈钢包壳管在4种氧势下对FCCI(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和FPLME(裂变产物液态金属脆化效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包壳管腐蚀特征与氧势密切相关。当氧势低于Cr在不锈钢中的氧化阈值,包壳管内壁无明显侵蚀;当氧势超过Cr在不锈钢中的氧化阈值很多时,包壳管微观侵蚀形貌是基体氧化侵蚀与晶间侵蚀(IGA)的混和。随氧势增加,晶间侵蚀深度减小,氧化侵蚀变严重。在与超化学计量混合氧化物燃料对应的高氧势下,同时发生基体氧化侵蚀,晶间侵蚀和剥离性侵蚀,侵蚀区呈“溃疡状”,由富Cr/贫Ni和富Ni/贫Cr层交替组成。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吴少融,张佑杰,王大中,博金海,王飞
叙述了用相关分析系统辨识方法判别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原理、实验方法及测试结果。该方法将信息科学中的系统稳定和系统辨识理论应用于热物理科学中的两相流稳定性研究,发展了新概念的两相流稳定性实验技术和方法。该方法使得在稳定工况下判别两相流系统的不稳定边界和稳定裕度成为可能。实验是在低温堆热工水力学模拟实验系统HRTL-5上进行的,实验中以加热功率的逆重复伪随机序列做为输入信号源,系统流量作为响应函数,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两相流动系统自然循环的稳定性和稳定裕度。实验结果证明系统辨识方法判别两相流动稳定性是成功的。该实验结果对确立两相流动态数学模型,验证理论模型对稳定边界的判别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发展系统分析和状态监视方法,对建立工程系统中两相流不稳定性预报方法具有一定学术和实用参考价值。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