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五可;
<正>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1989年8年16日—20日在海军潜艇学院召开。这次会议是按1988年和三次年会的要求如期召开的,参加会议代表有学会顾问、理事、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还邀请了中国核学会姜圣阶理事长、国务院核电办付主任陈增庆以及能源部总工程师藏明昌等共44人。
1989年04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淦昌;王乃彦;
<正> 三、惯性约束聚变的展望在展望惯性约束聚变的前景时,先就惯性约束聚变的现状,实验室微型聚变装置(LMF)发展的前景以及惯性约束聚变堆的前途三个问題进行讨论。 (一)惯性约束聚变的现状以及美国科学院惯性约束聚变调查委员会对惯性约束聚变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意见。 1985年美国国会要求美国行政当局对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计划进行评估,在白宫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的组织下由美国科学院邀请一些著名的聚变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核
1989年04期 28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索长安;
本文建立了压水堆的两维快速节块法,导出了只有节块内平均通量作为唯一未知量的五点式节块方程,方程的系数矩阵具有快速收敛特性。格林函数和中子扩散方程的解原则上取精确的无穷级数,在应用上取了足够多项的高阶近似,足以使有限级数同无穷级数结果的差别毫无实际意义。对于无穷级数的计算,提出了数值化的单参量近似公式,简单而精确,广泛适用于各种压水堆。在CYBER-825/170计算机上编制了计算程序。对IAEA两维基准问题作了计算比较,功率分布最大误差小于2%,本征值最大误差为10(-4)量级,CPU时间节省近60倍。
1989年04期 301-3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琳教;喻真烷;贾斗南;穆全厚;
本文对弥散流沸腾传热的实验作了介绍。该实验范围为:压力P=2-11bar,质量流速G=94.7—189.4kg/m~2s,烧干点平衡含汽量X_(CHF)=0.35—0.93,壁面热通量Q=5.4×10~4—2.3×10~5W/m~2。用可移动的热块建立稳定的烧干后传热工况,实现了在烧干点固定时对汽相温度沿轴向变化的测量。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由实验确定得到一个用于弥散流沸腾传热分析的蒸汽产生率公式,建立了一个轴向继承型传热模型。
1989年04期 31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吉安;张龙根;洪忠元;刘树林;居世孝;朱维荫;沈庆平;
本文介绍了反应堆整体模型水力试验原理和试验结果,并对两块实心比为0.438和0.7的流量分配板的试验结果作了分析。试验证明,实心比0.7的流量分配板的试验数据比较均匀,可以应用于秦山核电厂反应堆设计。
1989年04期 319-32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闵元佑;王建渝;谭祚;张森如;
西南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院对600MWe先进压水堆核电厂(AC-600)进行了概念设计。非能动安全系统和减少核电厂建造初投资是AC-600设计的重点。本文介绍了有关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安全功能,同时对AC-60C的经济性能也做了初步分析。
1989年04期 328-335+30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郁金南;
本文用非平衡统计原理和方法描述辐照下微观结构演化的物理体系,演译出气泡和间隙原子团的分布函数的演化方程组,其数字解得出气泡和间隙原子团的分布函数,它们直接与高能质子辐照实验结果相比较,获得一致的结果;并预示高纯铝辐照硬化主要来自高浓度的间隙原子团。嬗变杂质对间隙原子团形核很敏感,没有杂质,间隙原子团浓度要低4个量级。气泡和间隙原子团的生长涨落系数与辐照温度成指数关系,对铝的激活能分别是0.4eV和1.215eV。实验上气泡平均浓度与辐照温度亦成指数关系,其激活能与气泡涨落系数的激活能相近,印证着气泡生长的非平衡热力学性质,气泡生长的热涨落项促进着气泡的生长。
1989年04期 336-349+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秦炜;戴猷元;雷夏;汪家鼎;
本文以30%TBP(煤油)-HNO_3-水为实验体系,进行了环形脉冲萃取柱传质性能的研究。实验中测定了沿环形柱的稳态浓度剖面及分散相的存留分数,以扩散模型为基础,采用最优化方法拟合浓度剖面,求得环形脉冲萃取柱的“真实”传质单元高度,分散单元高度及表观传质单元高度。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关联式。与具有相同截面积的同形脉冲筛板柱相比,环形脉冲萃取柱的传质效率与圆形柱相当,分散单元高度则比圆柱的小。
1989年04期 350-3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袁荣尧;张正国;朱燕;何永克;吴季兰;
本文研究了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延胡索乙素水溶液的γ辐射分解。测得吸收剂量大于1.8kGy时分解产额,G(-),为2.2±0.3,剂量小于1.8kGy时G(-)随吸收剂量减小而增大。研究了辐照溶液的紫外光谱变化。用低压柱层析法分离了主要辐解产物,并用测定熔点及光谱和质谱等手段鉴定了主要辐解产物之一是巴马亭。测得巴马亭的生成G值随吸收剂量增大而减小,且有明显的后效应。讨论了巴马亭的形成机制。
1989年04期 359-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柱栋;王绍虎;陈苗荪;黄崇安;葛益三;付鹏;鄂茂怀;
本文除筒单介绍双潘宁离子源产生等离子体的物理机制外,着重介绍了在研制15cm双潘宁离子源(下称15cm源)时所遇到的,因油杂质污染而导致“弧放电衰竭”问题及其物理过程。
1989年04期 364-36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伯清;
本文从福建的资源与地理位置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港口火电存在的问题,并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比较核电系统和港口火电系统的基本投资和经济效益,阐明在2000年前建成一座核电站,实现“以核代煤”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并从福建的现实条件出发,对核电起步的时机作了探讨。
1989年04期 369-3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玉君;王正杰;贾斗南;康森厚;
<正> 一、引言两相湍流交混不论是对反应堆堆芯的稳态热工设计还是事故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两相湍流交混的机理非常复杂,以及实验的难度很大,至今尚缺乏能够精确计算子通道间两相湍流交混量的成熟的经验或半经验关系式。1972年,Beus根据别人的实验数据,导出了一个计算两相湍流交混的关系式,他把整个两相流动工况分为两区,在交混峰值之前是搅拌混合区,认为该区内的两相湍流交混主要是由于汽泡和汽团的搅拌作用所支配,峰值之后是环状流下的过渡混合区,在该区内,用双曲线来拟合实验数据,峰值出现在块状流向环状流过渡的转变点处。在他的模型当中,没有考虑间隙等参数对交混的影响,用双曲线来拟合环状流区域内的交混也是不够理想的。本文提供
1989年04期 37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
1989年04期 385-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