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讯二则

    <正> 1986年2月28日—3月5日,法国索佩密亚公司商务经理吉尔·告戴先生与开发部主任昂利先生来华作了关于核电站设备评定方法和手段的报告,学术活动分别于北京、上海两地进行,参加人员约100人。报告内容比较新颖,群众反应良好。

    1986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电离辐射剂量—效应关系、危险估计和放射防护标准

    魏履新;

    制订放射防护标准和估计各种受照事件造成的健康危险需要了解人体及有关器官所接受的剂量与诱发的损害效应之间的关系。放射生物学和放射防护界已建立了几种剂量—效应关系模型(线性的和非线性的),但没有一种被公认为确定的模型。本文讨论了目前危险估计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说明了用于受照事件卫生评价的危险估计有别于用于防护标准的危险估计。也讨论了将“线性、无阈”模型用于放射防护的优点和弱点,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危险估计造成的判断性差误。

    1986年02期 97-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累积分法:解决点动力学刚性问题的新方法

    许汉铭;胡志绮;

    在本文提出的这一方法中,利用对一阶微分方程组逐次积分,得到了十分简单有效的近似计算方式。对于经常探讨的九个例题作了试算。在相同的时间步长下,它与文献公布的各种改进型方法的结果相比,精度大致相当或略优。说明这一方法在简单、普适、精确和稳定各方面令人满意。

    1986年02期 106-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子扩散计算的空间网格效应

    马大园;

    本文研究了中子扩散计算中空间网格对有效增殖系数、控制棒价值、通量及功率分布的影响。利用扰动理论可以解析地求出,由于空间网格数目有限给有效增殖系数带来的误差正比于网格尺寸的平方。数值结果表明:单群、均匀裸堆近似公式可给出满意的结果。基于此,得到了修正三维计算结果的简单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结果表明:有效增殖系数的网格修正因子几乎与能群数目无关,因此,来自少群计算的修正因子可用来修正多群计算的结果。文中还给出了某些参考状态下的有效增殖系数的两维、三维修正因子以及控制棒价值、通量及功率分布的误差。

    1986年02期 116-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压水堆核电站优化堆芯燃料管理方法

    吴渊;汤裕仁;

    本文介绍了压水堆核电站优化堆芯燃料管理的计算机模拟。讨论了优化准则,目标函数和优化算法。在计算中还考虑了各种核截面的空间燃耗效应。编制了2D-FEOF程序,用FORTRAN-77语言写成,在IBM-4341机上对压水堆的一个例题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1986年02期 132-140+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ABC类三元体系HTTA+DBSO+(C6H5)4AsCl协萃硫氰酸铀酰的研究

    丁郁文;王文清;伊敏;

    本文研究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二丁基亚砜(DBSO)、与四苯基砷氯C_6H_5)_4AsCl的氯仿溶液,从硫氰酸铵底液中萃取U(Ⅵ),实验发现有显著的二元异类(HTTA+DBSO、DBSO+(C_6H_5)_4AsCl、HTTA+(C_6H_5)_4AsCl)及三元异类(HTTA+DBSO+(C_6H_5)_4AsCl)协萃效应。用等摩尔系列法及单浓度递变的斜率法测定了铀的多元混配络合物的组成分别为:UO_2(TTA)_2·DBSO,(C_3H_5)_4As~+[UO_2(NCS)(TTA)_2]~-,(C_6H_5)_4As~+[UO_2(NCS)_3·DBSO]~-及(C_6H_5)_4As~+[UO_2(NCS)(TTA)_2·DBSO]~-。求得二元协萃平衡常数lg β_(AB)=2.06,lg β_(AC)=3.60;lg β_(BC)=6.15及三元协萃常数lg β_(ABC)=5.08(平均值)。

    1986年02期 141-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化学交换浓集13C级联之流量研究

    杨国华;

    本文报道了CO_2/二正丁胺/三乙胺化学交换浓集稳定同位素~(13)C 1-5型级联之流量研究结果。级联的分离能力是流量的函数,当分离能力达到最大时(F_(max)=2.3mg atom C/cm~3·min),对应的流量L_(oPt)=6.3ml/cm~2·min。级联经历了三年的运转考验,每个实验平衡时间平均为五个半月。从天然丰度开始浓缩,级联最高浓度达98.97%,获得了98.6%以上的~(13)C产品,证实了这种方法能方便、可靠、直接地生产高浓~(13)C。由于解决了各级流量的理论计算问题,合理安排了级间流量收缩比,以及使用了一种新的高效填料——矩形螺旋圈,因而级联的分离效率高,在达到最高浓缩倍数时,级联的平均每米理论塔板数N=40.5 plates/m,并且分离能力也比较大。

    1986年02期 152-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模拟的原子离位级联构型

    崔福斋;李恒德;

    用二体碰撞近似的固体中原子碰撞级联模拟程序TCIS-1给出的级联轨迹图和缺陷密度图,考察了5—200keV的PKA在Fe中级联的空间构型特征,和不同入射离子在Fe和W中级联的构造。对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某些结果与已有的实验作了比较。

    1986年02期 162-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80kW中性粒子束注入器实验研究

    余赠亮;须平;高海波;何建军;

    本文简要叙述了引出电压28kV、脉宽25ms的80kW中性束注入器原理,详细报导了实验结果并同理论值做了比较。

    1986年02期 167-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一种压电式声探头的研究

    陈道龙;

    本文研究了为改善压电式声探头信噪比和提高探测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措施。这种探头主要应用于探测钠空穴噪声,亦可用于探测沸腾噪声及钠一水反应的声噪声。

    1986年02期 173-1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零功率堆中子通量拟合的试验研究

    戴永源;周渭清;章水良;陈生林;

    利用脉冲型微型裂变室测量七二八零功率堆内少数测点处中子通量。通过拟合计算,得到全堆中子通量分布,给出热管因子(F_q~N)和核焓升因子(F_(△A)~N)。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此方法可应用于秦山核电厂物理启动试验中测量堆内功率分布。

    1986年02期 184-1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通量堆辐照二氧化钍中233U,232U,233Pa及裂变产物的积累与中子积分通量的关系

    张家骅;包伯荣;夏源贤;陈洛娜;李燕飞;王功庆;朱家璧;王荫淞;

    本文研究了在高通量堆上辐照ThO_2,在一定的中子能谱下,中子积分通量的变化(3.499×10~(20)-1.759×10~(21))对~(233)U产额、~(232)U/~(233)U比及裂变产物积累的影响。

    1986年02期 192-195+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热堆内测量中子通量谱的可变容差法解

    王永清;李兆桓;

    <正> 活化法测量反应堆内能谱的解谱方法已有不少文章论述,并给出了合理的中子通量谱的数值解。为了给出用解析式描述的中子通量谱,对热堆采用待定参数的表达式,并按照非线性规划理论中的可变容差法,确定这些参数,使其计算的反应率与测量的活度相一致,以达到用这一组参数描述堆内中子通量谱。

    1986年02期 196-198+172+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