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应超;张忠岳;
利用有限元法解具有间隙热导和接触热阻的瞬态热传导問題,所形成的溫度刚度陣[K],一般說来是不对称的,根据[k]的稀疏带伏特点和非对称性影响的“局部性”,用一“移动数組”配合半带存放的[K]的下三角陣,由直接求解非对称方程組,得到了良好的結果。
1982年01期 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兆桓;高集金;王永清;
用活化箔技术測定游泳池反应堆內中能中子与快中子通量谱。选择22种探测箔,其中9种是中能的,14种是快中子阈探測箔。探測箔放在1mm壁厚的鎘盒內照射。主要用γ譜仪测量絕对活性值,从而求出单核反应率。将0.28eV王18.5MeV的整个能区划分为470群。考虑鎘的屏蔽和探測箔的自身散射影响后的屏蔽,求出每一种探測箔在中能区各群的中子屏蔽因子,从而求得有效活化反应截面。在国产TQ-6計算机上,用多次迭代法求得近似中子譜。用蒙特卡罗方法求譜的誤差。从解得的譜計算出0.5MeV和1MeV以上各种探测器的中子活化平均截面。文中詳細介紹譜处理、譜誤差計算、活性测显等细节。給出探測箔特性参数、单核反应率及其誤差。并給出解得中子譜曲綫。最后討論迭代收斂与谱形起伏等问题。
1982年01期 9-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索长安;
在圆住形反应堆与矩形反应堆中导出了放置单根中央控制棒时与不规则地放置多根多类控制棒肘临界尺寸之間的換算关系,还导出了放置单根控制棒时圆柱形堆与矩形堆临界尺寸之間的換算关系,提供了一个利用簡单系統的临界尺寸去計算复杂系統临界尺寸的簡便方法。分析了許多实驗,表明这种方法比較准确。它对于吸收棒,慢化剂棒,燃科棒以及試驗迥路等都适用。采用两群扩散理論和等效裸堆模型。部分(1)中叙述了圓柱形反应堆中的有关結果。
1982年01期 22-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应辉;
本文叙述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对强隐式过程SIP(非对称和对称格式)的进一步探讨,在多群中子扩散計算中应用的结果;叙述作者在多样中子扩散計算中首次引入一种相对于SIP而言是弱隐式的对称分解格式;对典型问題作了数值試驗并与国外已有的结果比较,說明矩陣因子分解技巧的显著优越性,它将代替传統的SOR方法而成为中子扩散計算的有效方法。
1982年01期 3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庆仁;康仕芳;尚臣;丛培君;
二氧化鈾氢氟化是核燃料生产中重要的中間过程,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它又是复杂的非催化气固反应的典型代表。本文对两种典型的二氧化鈾物料(由三碳酸鈾酰銨通过分解还原过程制得的物枓及由硝酸鈾酰通过一步法脫硝还原过程制得的物料)的氢氟化动力学作了較为詳細的研究,并闡明动力学对选择氢氟化工艺流程、設备和最佳反应条件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作用。研究和討論了氢氟化反应的机理和二氧化鈾的反应性能。
1982年01期 43-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正> 国家科委、国防科委、中国科协和二机都联合召开的《全国同位素会议》于一九八二年二月四日至十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原子能和平应用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宣传、交流和推广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重要价值的同位素技术、射线技术和核技术。各省、市、自治区科委、科协,国务院三十三个部、委、局,科学院,总参、总后,以及基层科研、生产、应用部门的二百五十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上有十名专家就同位素技术在农业、医学、
1982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华;
本文栋合评述了直径为200mm的立式氟化反应炉作为氟化反应器的试验情况。其中对试验的工艺流程、所用的主要设备和操作程序作了简单的介绍。对立式氟化炉的各项优点,如工作温度低、氟气利用率高、成渣率低、生产强度大等,进行了专门的叙述。其次,对立式氟化炉与其它的各类氟化反应炉进行了概括的比较。通过本文的叙述可以看到,作了一种氟化反应器,立式氟化炉较其它各类氟化炉更具优点,是一种工业生产上适宜的氟化反应器。
1982年01期 56-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高栋;翁晨亮;沈光华;林念芸;
本工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磷比色法以及电子自旋共振研究发现临床应用有显效的三种保护剂——半胱氨酸,对甲苯磺酸盐,S-(2-氨乙基)异硫脲氢溴酸盐(AET)和2,2-二甲基四氢噻唑盐酸盐(DMTD)对胸腺嘧啶和脫氧胸腺嘧啶核苷酸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通过巯基浓度的测定与ESR波譜特征的鉴别,协同証实AET的保护效应不仅是由于它在水溶液中轉化为巯基乙胍(MEC)所致,AET分子中的=N-H基团也是呈現保护作用的重要功能团,而半胱氨酸对甲苯磺酸盐和DMTD的保护作用无疑地应归结于这些化合物结构中所含或水解释放的巯基基团。
1982年01期 62-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鹤鸣;马春来;
本文研究了金属純锆在摄氏400—850度温度范围內150亳米水銀柱干燥純氧中的氧化动力学,用x射綫衍射,金相和扫描电鏡研究了锆的氧化层,特别是細致地研究了氧化皮的結构。在高溫下氧化速率很好地符合抛物綫規律;中溫下初始快速氧化和随后的氧化也与抛物綫規律吻合得很好;在摄氏850度氧化約100小时发生抛物綫規律向直綫規律的轉折。用最小二乘法由氧化速度常数算得激活能为30.8卡/克分子。
1982年01期 72-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兴忠;
本文共分三部份,第一,簡述了我国鈾矿找矿的认识过程,第二,比較詳細地描述我国发现的鈾矿类型及其地质矿化特征,鈾矿床类型以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为主。分析了鈾矿床的形成在时間上和空間上与白堊-第三系紅层的密切关系。华南花崗岩鈾矿床其形成是与白堊-第三系古地理气候和燕山运动产生的断块构造有关,使富鈾层位中的鈾产生活化,迁移,而于有利的部位再沉积;第三,把我国已发現的鈾矿床类型,同世界土鈾矿床相比較。我国鈾矿床以花崗岩型和火山岩型热液脉状矿床为主,含鈾层位主要是中新生代、古生代,最老的为震旦亚界的頂部层位,鈾矿化年龄一般小于100百万年。而世界上鈾矿床类型很多,含矿层位有老有新,而尤以前塞武系变質岩最为重要。世界上最著名的石英卵石砾岩型、不整合脉型以及斑岩鈾矿型等均賦存在此层位中。从对比中启示我們今后应加强地質成矿規律的研究,注意同国外已知类型进行类比,积极扩大已知类型的远景,探索新类型,以扩大我国鈾矿资源。
1982年01期 81-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林治洲;于敬文;李增谱;
<正> 一引言强流离子注入机已广泛应用到半导体工业、超精加工、金属表面掺杂及材料性能的研究上。强流重离子源是注入机上的重要部件,它对注入机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对磁场下热阴极低压弧放电离子源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较好的结果。
1982年01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运昌;
<正> 《环流一号》是一台规模较大的托卡马克装置,由大连机器制造厂与西南物理所研制完成。见扉页图。198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大连召开了研制小结会。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二机部、科学院合肥等离子体所、北京物理所、电工所、力学所、沈阳真空技术所、清华大学、科技大学、大连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二机部西南物理所、大连机器制造厂等二十余个单位共11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982年01期 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绍仪;李焕铁;吕军光;唐孝威;
<正> 反符合屏蔽NaI(TI)γ谱仪是进行低本底γ能谱测量的重要仪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建造的一台谱仪已在文[1]中报导。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台谱仪中本底的来源,我们测量了不同工条件下的本底计数,包括改变谱仪中脉冲幅度选择条件和符合反符合逻辑组合,以及在谱仪内加入吸收片等。实验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开关K_1可以使上晶体(φ80×80mm)处于符合或反符合、用或不用的状态;通过K_2使环晶体(φ外200,φ内100,h300mm)处于反符合或不用的状态,而由主晶体(φ75×75mm)进行γ射线的分
1982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恩臣;
<正> 居美华侨学者赵荣安博士,现任卡耐基梅隆(carnegieMellon)大学任教。应原子能研究所的邀请,于八一年五月廿一日至七月廿二日在我国进行了讲学和工作。赵荣安博士在华期间,除在原子能研究所讲学和工作六周外,还参观了西南反应堆研究设计院和上海核电研究设计院。并分别进行了报告会和座谈会。
1982年01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