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山重水堆核电厂的主要设计改进

    钱剑秋

    为了改善电厂性能 ,在CANDU 6设计的基础上作了 90余项设计变更和改进 ,使其在设计上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在建造、运行的CANDU 6机组中最好的重水堆核电厂。这些设计改进对同类核电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3年02期 97-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由世纪之交核能发展中的三件大事看核能发展的前景

    温鸿钧

    简述了世纪之交核能发展中的三件大事 :第 4代核电的技术政策研究 ;俄罗斯总统发出推动核电发展的倡议 ;美国颁布新的国家能源政策。还展望了世界核能发展的前景 ,并对我国核电发展提出建议

    2003年02期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7 ]
  • 棒束定位格架空泡份额分布特性实验研究

    王小军,陈炳德,黄彦平,孙奇

    带定位格架棒束通道内的空泡份额分布特性是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对AFA 2G3× 3定位格架组成的棒束通道在空气 水两相流动工况下用RBI光学探针测得了通道内的横向空泡份额分布 ,分析了其横向分布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 ,定位格架结构 ,特别是交混叶片对定位格架附近区域两相流动和空泡份额分布特性有重要影响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棒束定位格架加热工况下两相流动特性 ,发展新型高热工水力性能燃料组件打下基础

    2003年02期 110-11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78 ]
  • 环形狭缝膜态沸腾弥散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王增辉,贾斗南,刘瑞兰,苏光辉,秋穗正

    在 3种不同间隙的同心竖直环形狭缝膜态沸腾试验段中 ,研究了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两相弥散流摩擦压降 ,比较了环形狭缝和圆形通道中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不同 ,还研究了环形间隙对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间隙下的环形狭缝内膜态沸腾弥散流摩擦压降可用修正的Sadatomi方法计算 ,该方法可应用于工程上的环形狭缝膜态弥散流动

    2003年02期 114-11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9 ]
  • 用RELAP5分析RD-14装置的破口实验

    高海靖,臧希年

    用RELAP5 /MOD3 .2程序模拟了在RD 1 4实验装置上进行的两个CANDU反应堆临界破口实验。对破口出现以后 ,冷却剂系统压力、堆芯压降和元件包壳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表明用RELAP5程序模拟CANDU反应堆在LOCA事故后系统瞬变是可行的

    2003年02期 118-12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4 ]
  • 控制棒新型电磁驱动机构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张继革,吴元强,盛选禹,张征明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方案—可动线圈电磁铁控制棒驱动机构 ,它将应用于中国先进研究堆上。该研究给出了动态位移实验曲线以及位移修正曲线。实验证明该机构运行稳定 ,没有任何抖动 ,各状态之间转换平稳 ,定位精度高 ,动态负载能力强 ,采用间接测量棒位时需要进行位移修正 ,位移修正值与电流和载荷有关

    2003年02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4 ]
  • 基于主观推断的可靠性评估方法

    马智博,朱建士,徐乃新

    通过主观推断得到的可靠性信息一般是不完全先验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以可靠度均值或可信区间的形式存在。以贝塔分布作为先验信息的分布类型 ,介绍了用最大熵原理将不完全信息转化为完全型先验信息的计算方法 ,并用贝叶斯方法进行了成败型产品的可靠性评估 ,最后给出了算例

    2003年02期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21 ]
  • 偏滤器高热负荷材料研究

    吴继红,张斧,许增裕,严建成

    用热等静压焊接的方法对两种性能差异很大的金属材料钨和铜进行了成功的焊接。用SEM对断口和焊接界面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焊接的性能作了对比分析。给出了两种样品的断裂特征和焊接过程中元素的扩散特点。钨和铜合金的结合主要是物理结合 ,是在高温高压下 ,材料表面微观的凹凸不平而产生的犬齿交合结合在一起的 ,扩散结合只占很少的部分。偏滤器靶板的寿命主要决定于靶板材料的热疲劳性能。在真空室中用大功率电子束作为热源进行了热疲劳试验。电子束的功率密度选为 9MW/m2 ,循环周期为 4 0s,冷却水流量为 80mL/s。用直径为 0 .3mm的NiCr NiSi热电偶测量了下材料表面的温度分布。结果发现 ,在冷却充分的情况下 ,表面最高温度约 4 0 0℃ ,钨铜焊缝处的平均最高温度约1 5 0℃。经过 1 0 0 0次的循环加热后 ,没有发现靶板材料出现破坏现象。对试验条件下的材料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和试验测得的结果是相吻合的 ,表明试验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2003年02期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5 ]
  • W/Cu和W/C涂层的循环热负荷实验

    刘翔,谌继明,许增裕,邓颖,葛昌纯,李江涛,田树贤,吉田直亮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和W /C涂层 ,其中W/C涂层具有多层的钨 (W )、铼 (Re)扩散阻挡势垒。为了试验这些复合材料能否经受聚变等离子体破裂时的高热负荷 ,用大功率ND :YAG激光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 1 0 0~ 4 0 0MW /m2 的瞬时 (脉冲宽度为 4ms)热负荷作用下 ,经过 2 0 0~ 70 0次热循环 ,未发现W /Cu复合体的开裂。其中在 1 2 3MW /m2 的功率密度下作用70 0次后 ,发现等离子体喷涂试样表面的再结晶现象和严重的晶界腐蚀 ,由于激光的冷效应 ,晶粒生长的趋势并不明显 ,再结晶层的晶粒呈垂直于表面的柱状结构。W/C试样的退火实验表明 ,钨涂层的再结晶温度稍高于 1 4 0 0℃。在更高的功率密度下 (3 98MW /m2 )出现了明显的腐蚀坑 ,坑内呈疏松的蜂窝结构 ,坑的边缘形成了沉积区 ,能谱分析表明沉积区集聚了大量的金属杂质。等离子体喷涂试样比热压试样更易产生晶界的断裂和裂纹。在同等的热负荷条件下 ,W /CuFGM的质量损失低于石墨材料

    2003年02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1 ]
  • 氦对Fe-Cr-Ni合金和Fe-Cr-Mn合金辐照损伤的影响

    胡本芙,余泉茂,高桥平七郎,木下博嗣

    利用超高压电镜与高能离子加速器连接装置 ,研究了氦 (He)对Fe Cr Ni和Fe Cr Mn两类奥氏体型合金辐照损伤行为的影响。观察了辐照过程中二次点缺陷的演变、空洞的形成以及辐照诱导晶界处溶质元素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He能促进两类合金空洞核心的增加 ,但空洞尺寸和密度不同 ;He能有效抑制辐照诱起晶界元素偏析 ,但对不同原子尺寸的溶质原子抑制效果不同。该差别是由于He的注入提高空位移动激活能和改变点缺陷与溶质原子相互作用的效果

    2003年02期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3 ]
  • HT-7U NbTi管内电缆导体瞬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方进,翁佩德,陈灼民,陈敬林,王福堂,韩征知

    在SULTAN测试设备上进行了含分离铜股线CICC瞬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应用脉冲场对样品的脉冲场区域 (3 90mm)进行感应加热 ,发现设计的含分离铜股线CICC能够经受住很大的瞬态磁扰动 ,分析了这个现象的原因 ,并就股线上的电阻层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 4个CICC导体的稳定性差异进行分析和稳定性裕度的理论计算 ,由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 ,为HT 7U纵场和极向场NbTiCICC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2003年02期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4 ]
  • HT-7U超导托卡马克冷质部件支撑结构分析

    陈先忠,武松涛

    介绍一种叠板式柔性支撑结构以及该结构用于HT 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特点 ,并介绍了有限元分析法在支撑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计算在各种载荷作用下支撑结构在的极限应力及应力分布状况 ,为结构设计的各项参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003年02期 161-164+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8 ]
  • 废离子交换树脂的优化处理

    罗上庚

    核设施产生的废树脂的安全处理、整备和处置是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废树脂的特殊性 ,解析了各种废树脂处理、整备技术 ,包括脱水干燥后装入高整体性容器、洗脱、热压、生物降解、焚烧、湿法氧化、沥青固化、聚合物固化、玻璃固化和水泥固化等。重点分析了废树脂水泥固化 ,讨论了树脂溶胀作用破坏固化体的机理 ,介绍了克服树脂溶胀作用的方法。强调指出必须重视水泥固化的配方 ,关键是必须满足处置要求。最后 ,对优化处理废树脂提出了建议

    2003年02期 16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242 ]
  • 膜技术处理低浓度放射性废水研究的进展

    高永,顾平,陈卫文

    介绍了目前国外采用膜技术处理低浓度放射性废水 (LLLW )研究的情况。内容包括铁絮凝沉淀 超滤、水溶性多聚物过滤 (PF)、化学预处理 微滤法、电化学离子交换法 (EIX)、支撑液膜法 (SLMs)、膜蒸馏法 (MD)等方法

    2003年02期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255 ]
  • 钚的利用与核裂变能的可持续发展

    顾忠茂

    简要分析了当今世界的能源结构 ,指出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供应不可持续。概述了乏燃料后处理与钚的循环对充分利用铀资源的贡献 ,指出钚和其他锕系元素的彻底焚烧 ,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射性废物量及其毒性 ,从而实现核裂变能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02期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4 ]
  • 我国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及其与RODOS的比较

    王醒宇,施仲齐

    介绍了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两个主要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GNARD与QSNUCAS和欧洲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RODOS的研究进展情况 ,同时也对GNARD2 0 ,QSNUCAS1 0和RODOS3 0系统的技术特征与功能作了介绍和比较。 3个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类似的 :具备完整的后果评价模型 ,都可以完成风场、大气扩散和结合实际干预措施情况的剂量计算 ;具有结果图形显示界面和用户操作界面 ;具备在线获取气象资料的能力 ;应用GIS技术 ,包含地理信息数据库。主要差别有 4项 :气象预报 ;决策优化 ;评价区域的空间尺度 ;结果显示方式和相关的网络功能。

    2003年02期 184-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9 ]
  • 蒙特卡罗方法在反应堆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李树,谢仲生,邓力,孙寿华

    利用蒙特卡罗 (MonteCarlo简称MC)方法对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的堆芯物理进行了计算 ,计算了该堆的 5个临界装置的有效增殖系数keff以及一个实际运行的复杂堆芯中考验回路内的考验燃料元件的中子通量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2003年02期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