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数据工作的进展THE PROGRESS OF NUCLEAR DATA WORK IN CHINA
李寿枬;
摘要(Abstract):
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核数据工作有了很大进展。1975年成立了核数据中心。在全国核物理工作者以及有关部门大力协同下,已先后完成了两期核数据评价任务,进行了一些重要数据的测量,为实验测量条件的创建作了努力,以计算机形式存储的《中国评价核数据库第一版》(CENDL-I)即将完成。本文介绍了我国核数据工作的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寿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原子能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八年规划的有关专题规划,1973年。
- [2] 原子能研究所等,第一次核数据会议报告,1973年12月。
- [3] 原子能研究所核数据组,国外核数据情况调查,原成[74] -034,1974年5月。
- [4] 原子能研究所核数据组,几个重要领域需要的核数据,原成[75] -003,1975年1月。
- [5] 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核数据工作十年规划,第二次核数据会议,1975年10月。
- [6] 原子能研究所等,第二次核数据会议报告,1975年10月。
- [7] 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编,评价中子数据汇编,原子能出版社,1978年10月。
- [8] 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编,中子共振理论和共振参数,原子能出版社,1981年7月。
- [19] 王氘等,裂变产物产额,hsj-80038,1980年9月。
- [10] 刘允祚主编,常用放射性核素衰变纲图,原子能出版社,1982年9月。
- [11] 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编,一些核素的中子反应激发曲线。
- [12] 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编,一些核素的带电粒子核反应激发曲线。
- [13] 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中国评价核数据库第一版(CENDL-1) 。
- [14] 反应堆核数据会战小组,反应堆用核数据汇编,1976年。
- [15] 群常数会战小组,热中子反应堆群常数QCS-1(上、下册),hsj-79202,1979年9月。
- [16] 刘朝芬等,中子群参数制作检验,调整程序系统,第四次核数据会议,1983年11月。
- [17] 许汉铭,王耀清等,热堆群常数程序RQCS,核科学与工程,第二卷第三期,203(1982) 。
- [18] 王耀清等,快群堆常数程序,KQCS,核科学与工程,第四卷第四期(1984) 。
- [19] 刘桂生,一维Carlson SN程序,原子能科学技术,第3卷第三期,340(1982) 。
- [20] 刘桂生,一维扩散程序NDP及其对快基准装置的分析,原子能科学技术,第7卷第五期,587(1984) 。
- [21] 刘桂生,二维扩散程序TDBDC。
- [22] 黎本慈等,贫化铀球内14MoV中子适量分布的测量,第四欠核数据会议,1983年11月。
- [23] 李兆桓等,基准各向同性热中子场,(待发表).
- [24] 核工业部核数据中心编,核反应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文集,原子能出版社,1980年8月。
- [25] 余自强等,用光学模型,豪泽-费许巴赫及预平衡统计理沦计算中重核决中子数据统一程序(MUP-1) ,第四次核数据会议,1983年11月。
- [26] 王书媛等,原子核物理,第四卷第二期,104(1982) 。
- [27] 张焕乔等,原子核物理,第二卷第一期,29(1980) 。
- [28] 丁声耀等,原子核物理,第六卷第一期,9(1984) 。
- [29] 周咸建,严武光等,原子核物理,第四卷第二期,131(1982) 。
- [30] 卢涵林等,原子核物理,第三卷第四期,289(1981) 。
- [31] 王氘等,裂变谱中子诱发~(235) U裂变~(99) Mo累计产额,放射化学第七卷第三期(1985) 。李泽等,γ能谱法绝对测量裂变产额,第四次核数据会议,1983年11月。
- [32] 唐洪庆等,次级中子能谱和角分布数据测量,第四次核数据会议,1983年11月。
- [33] 邢进强等,(n,xγ)反应产生的γ射线谱及截面,第四次核数据会议,1983年11月。